区内各卫生健康单位、委机关各科室:
现将《2025年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3月11日
2025年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5年,区卫生健康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卫健委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开展全年工作,开展卫生健康委“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 ,坚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真心为民谋福祉,深层次推动医改取得更大成效
1.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推进西部区域性医疗中心(暂名)建设项目开工;按计划推进真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扩建项目工程;完成区康复医院(暂名)建设项目、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项目、区中医医院民防大楼过渡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区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年底开工;启动长风街道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项目。
2.构建安全创新数字化底座, 推进医疗服务智能化。做深做细便捷就医服务2.0和3.0场景,加快实施便捷就医服务场景信息技术创新;基于"上海普陀健康"公众号,不断完善智慧就医功能体系,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服务;深化社区互联网诊疗服务;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探索。有序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数据互通共享,进一步落实市、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3.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一是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一轮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改(扩)建工作。拟定《普陀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进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满足居民步行15分钟就医的需求。二是依托“三大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社区与上级医院双向联系,积极落实优先预约上级医院门诊号源工作。三是持续优化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重点人群应签尽签,全面夯实“双签约”服务。四是深化老龄健康服务。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的签约合作。推进普陀“优质安宁”项目,推广二、三级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探索社区安宁疗护疼痛管理。
4.不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成效,推进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和重点领域中医特色病种建设,依托全国(上海市)名中医普陀传承工作室、区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等项目实施,夯实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发挥中医药社区主阵地作用,做优做强社区中医药特色巡诊站点和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等能力提升项目,推进社区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阁服务内涵提升,真正体现中医药“简、便、验、廉”为民便民特色。成立区域抗衰老中心,深化“治未病”联盟协同发展。
二、抓牢机遇促发展,多维度推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5.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序推动本区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组织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区第六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期评估。加快推进落实区级疾控中心能力建设工作。推进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推进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在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部署。推进第五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和无结核社区建设。加强预防接种管理,推进电子预防接种证应用。开展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中期评估。新建4家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推进社区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VIMC)建设。加强《上海市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条例》宣贯。推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推进健康细胞、健康支持性环境和健康促进场所建设。
6.做好重点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重点人群、特殊人群服务水平。一是结合市卫生健康委“儿科、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完善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和心理健康促进服务体系,深化儿童青少年常见病“多病共防”,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二是强化医教结合,深入实施“健康副校(园)长”制度试点。做好儿童青少年屈光、眼轴筛查,探索近视分级分类整合型干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口腔健康服务质量。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推进健康食堂建设,实施学生营养餐试点项目。三是加强家庭发展能力建设。落实生育支持举措,营造支持生育养育的良好氛围。依法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持续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医疗帮扶和关心关爱工作。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分类推进母婴设施建设,提升规范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出生人口监测。
7.推进民心工程,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做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加强居民住宅小区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与维护管理,完成625台AED的配置,并对重点人群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新建3家社区标准化门诊手术室、1家社区护理中心、3家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深入推进民心工程建设,持续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互联网医院服务能级,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8.瞄准患者需求,提升就医体验。持续改进就医流程,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分级诊疗,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服务衔接。进一步推进号源下沉工作,梳理签约转诊相关制度和流程,为经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居民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优质医疗服务。进一步优化门诊、出入院流程,做实预约诊疗制度,落实诊间(床旁)结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服务,减少患者就医和检查等候时间。
三、实事求是谋良策,全方位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更快更优
9.深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内涵建设。完成区中心医院等级复评审工作。强化现有的西部、东部、中医、儿科四个医联体,探索医康融合新模式下的区康复医疗联盟建设。通过有序的分级管理、流畅的双向转诊和灵活的人才流通,实现高效的同质化诊疗,方便周边居民就医,带动普陀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10.加强卫生健康系统运营管理。建立全市首家区域卫生经济人才实训基地(普陀分中心),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落实内部控制建设,通过理论授课、案例研讨、课题研究、实践运用等多种路径,提升卫生经济人才专业和管理能力。
11.优化医疗结构,提高医疗服务占比。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高现有医疗服务项目开展率,鼓励医学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项目;依托现有资源,寻求多方协作,创立中医特色诊疗方案,促进中医医疗服务成果转化。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
12.聚力凸显学科建设成效,加快完善卫生干部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实施“819”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普陀人才学院卫健分院东、西部2个医联体分中心,深入实施推进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培养开发三年行动计划,分层分类实施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着力提升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聚焦新一轮市、区卫生健康系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发挥市、区重点扶持学科主体作用,鼓励其他学科共同参与,打造“1+N”多学科融合式临床学科建设模式,逐步建成特色鲜明、系统连续、学科融合、优质高效的高水平临床学科群。
四、干劲鼓足开新局,高标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行稳致远
13.持续提升卫生健康行业综合治理能力。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开展分类分级监管、重点行业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综合监管”。落实市卫健委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要求,统筹开展有计划检查和触发式检查。深化卫生健康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推动“高效办管一类事”,深化“一业一证”改革。
14.持续推进医疗卫生行风建设。继续做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对区内卫生健康单位开展常态化督查指导,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加强行风建设社会监督和正面典型宣传。
15.持续强化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重点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风险防控、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厂房仓库、电动自行车、燃气、打通生命通道等专项整治任务清单落实,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形成有序高效的医疗应急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