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普陀区大力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

2024年07月01日 来源: 上海普陀

普陀区深化体教融合,扎实推进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取得积极成效。1993年以来,本区坚持立德树人、以体育人,以“一条龙”办训模式持之以恒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普陀女足包揽上海市第十一届至第十七届运动会相应组别冠军、蝉联多届上海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二十余次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杯赛冠军。先后向国家队输送40人、一线专业队和俱乐部158人,同时向北大、复旦等高校输送队员93人,2022年夺得第20届女足亚洲杯的中国女足23人名单中,4位队员均为本区输送,当前女足国家队中有3人为本区输送。本区被评为上海市第一批青少年足球精英基地(一类),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的试点区(2024年4月获评,全市唯二)。主要做法:⑴大力推进普及,建好人才培养的蓄水池。当前,全区共有40余所学校常年开展足球运动,其中,全国足球特色校30所,此外,还有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9所,足球普及覆盖学生4.3万人,占全区所有中小幼学生总数的42%。特色校结合“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将足球基本知识和技能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学生应掌握的专项运动技能之一。每年组织区青少年校园足球赛,100多支队伍、1500多人参赛,覆盖全年龄段12个组别,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⑵小初高有序衔接,贯通人才培养的一条龙。逐步构建了由龙尾9所小学、龙身7所初中和龙头2所高中组成的“金字塔”型一条龙培养布局,形成“小学做大、打基础,初中做实、出成果,高中做强、成品牌”的发展体系,各学段相互衔接,避免人才流失。今年,落实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的试点区要求,从现有一条龙梯队学校中,挑选曹杨二中1所高中,梅陇中学等3所初中,新普陀小学、金沙江路小学等6所小学作为试点校,进一步在资源上进行倾斜。如,计划设立专项资金、为试点校足球队配备专业医生、心理教师,外聘足球优秀教练员等。此外,建立退出补充机制。对试点校足球后备人才建立“一生一档”,记录参训、比赛情况等,做好全过程跟踪培养。每年组织对试点校足球后备人才进行体能、专业技能测试,对无法完成训练要求和专业水平不达标的学生实行退出机制,同时,遴选招收同等数量的优秀后备人才补充进入校队。⑶坚持学训并重,搭好全面发展的成才梯。以“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为培养目标,重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思想品德培养和文化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文化课程辅导,并为每个队员配备导师,开展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生涯向导等,进行家校沟通,确保学生在文化学习上跟上进度。同时,区青少年足球学校作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中国足协女足青训中心,23名教练员全部进入到中小学校园,开展足球精英选拔、培训和梯队建设。每名教练员都组建起相对独立的参赛队伍,并配合学校开展足球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校园足球联盟发展等工作,抓好足球的普及,拓宽选育后备人才的渠道。⑷强化各方保障,树牢有序发展的支撑板。资金方面,率先在全市设立区体教结合发展基金,用于购买体育器材、队伍培训建设等。下一步,计划引入社会资金,为区域体教融合发展添砖加瓦。师资方面,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校园足球教师队伍,对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等,在考核和续聘等环节予以倾斜,并在出访比赛、培训等方面给予团队经费支持。下一步,将探索和全市高校合作,赋能区域基础教育学段足球科研、教师队伍培养、人才输送等方面。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