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衔接“十五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区建管委(交通委、水务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城市”理念,认真落实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城市更新建设、城区精细化管理、市政水务基础设施养护及建管委系统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真抓实干,主动作为,为谱写普陀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一、城市更新要有“新面貌”
(一)着力打造宜居水生态环境
推动半马苏河岸线品质再提升。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完善半马苏河岸线品质再提升方案,会同各相关单位按照任务清单持续推进,加强水陆联动、激发水岸活力、挖掘文化底蕴、提升文旅消费能级,因地制宜打造可漫步可阅读的高品质滨水空间。重点完成百合桥建设并开放通行,完成丹巴路码头驿站建设等一批项目。
深化落实“蓝网”提升行动计划。推进普陀区水务“十五五”规划编制。全力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有序实施水利专项工程,推进新泾河(春光家园东门-武威路段)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加快岚皋南初雨调蓄设施建设。持续探索河道取水用于绿化市政环卫浇灌试点工作。依法加强取水许可管理。
(二)统筹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统筹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地块周边配套道路建设。梳理桃浦智创城、真如副中心、苏河水岸带等重点区域开发地块周边配套路网情况,合理安排新建道路项目建设时序,形成重点区域新建道路项目清单。做到储备一批、启动一批、建成一批、开放一批。2025年,将推进完成永登路、雅砻江路等道路建设,启动绿蕉路、乐创路、皋兰山路等道路施工。
持续推进“美丽道路”建设。根据市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指挥部年度计划安排,做好结转项目推进工作。立足服务民生,全力推进区域主要道路轴线景观建设,重点推进中山北路、祁连山路、江宁路、交通路等“美丽道路”建设,创建更多的样板示范社区。冲刺“内环内主次干道入地率90%,内环内道路入地率70%”的目标。
确保完成市、区两级重点工程建设目标。积极配合市交通重大工程规划开展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前期意见征询回复,配合完成环评、稳评报告编制,推进沪嘉高速功能提升工程等重大交通工程区属配套项目前期工作。并全力推进区委、区政府重点考核项目和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实施。
积极解决架空线入地扰民难点。一方面,加强文明施工,引入多方监管。协调各参建单位,抓好项目文明施工管理,同时积极探索问题发现机制,多管齐下,主动发现,及时整改,从源头减少投诉数量。另一方面,优化方案,施工更加人性化。在道路通行率方面,委托专业单位研究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及时分析交通流量,以科学的分析判断施工的时段。与市、区交警部门定期沟通,寻求最优化的交通组织方案,将道路通行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施工工艺方面,积极探索新工艺,减轻钢板振动,从而减少噪音。
(三)多措并举配建停车设施
做好新建工程配建停车场(库)设计审核工作。加强源头管控,确保停车设施按配建标准供给。
推进停车资源优化、充电桩安装等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停车治理项目创建、公共停车泊位建设、新增错峰共享项目、智慧停车场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攻坚克难解决停车难问题。有序推进公共(含专用)充电桩建设任务。聚集重点区域停车难、特殊人群出行难等问题,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把便民、利民、惠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管理效能要有“新提升”
(一)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发挥本区城市管理精细化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推进落实《普陀区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突出数字赋能和长效机制。继续推广“体检画像”工作的评估作用,选取试点街镇,扩大“体检画像”应用范围。加强既有建筑玻璃幕墙监管,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二)加强苏州河岸线管理
不断完善苏州河议事协调机制,加快推动岸线品质再提升。持续推进对部分品质不高的岸线、桥下空间、驳岸等进行改造,进一步完善三级驿站布局,促进驿站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滨河岸线及驿站公益性便民服务,合理增设服务设施,构建全龄友好空间。对照目前按照行业管理范围划分沿岸各类设施管养职责的模式,充分借鉴外区经验,探索适合本区的一体化管养方案。
(三)内部道路接收整治
加快实施内部道路整治一期工程,并开展二期工程研究,进一步梳理用地属性为城市公地的街镇在管内部道路,“一路一策”研究接收和整治方案。
(四)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
配合推进全市排水体制改革,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做好排水设施移交接管、人员转移和具体业务对接等工作。根据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持续加强全区河湖及排水设施管理养护,对桃浦河开展“泵管”、“泵河”联动试点研究。推进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2025年拟完成重点问题区域雨污混接整治,完成其他区域雨污混接普查。实现排水许可证“应办尽办”,对新增排水户动态跟踪,及时督促办理。
(五)提升交通管理效能
持续强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严格督促共享单车企业落实责任。持续推进B+R方案实施,深挖周边场地资源开辟专用停车场地,引导市民将车辆停放至专用非机动车停车场,有效缓解周边非机动车停车难及乱停放矛盾,释放轨交站点出入口空间,为市民停放车辆及进出轨交站提供便利。根据市民反映突出的公交线路问题,积极对接市交通委,协调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加强公交薄弱区域“最后一公里”建设。持续开展国防交通、“双拥”等工作。开展普陀区综合交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梳理项目清单和重点任务,形成区级规划成果。
三、设施养护要有“新成效”
(一)创建精品道路、精品区域和慢行精品区
开展普陀区道路服务水平提升研究。对全区市政道路基本情况及病害情况进行普查,确定道路服务水平提升解决对策,明确重点区域及重点路段,研究整治方案。继续创建新一批精品示范路及精品示范区域。在完成万里和小花园湾慢行交通精品区的基础上,每年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精品示范区,2025年拟实施长风湾慢行交通精品区建设。持续提升道路、桥梁、下立交、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精细化养护水平。继续统筹协调掘路计划,做好掘路审批工作,加强掘路修复监管。
(二)加大排水隐患管网整治力度
实施二级及以上结构性缺陷排水管道维修;推进镇坪路81弄、79弄沉管抢修;实施新村路、交通西路、长风公园应急调蓄等一批提标工程。加快研究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底座系统。
(三)加强河道及泵闸常态长效养护
通过优化水生植物景观布局、提高水体透明度、更新沿河设施等打造河道景观亮点。在常态化养护的基础上,结合“排水清管”“排水管网低水位运行”等专项工作,强化排水用户、住宅小区、城镇排水设施运维监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本区城镇防汛排水和污水输送能力。加强水务执法,重点查处沿河“四乱”和“三违一堵”。
四、安全平稳要有“新保障”
安全生产方面,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推动工作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继续落实本轮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设管理系统、交通行业、水务行业子方案建筑施工实施方案。抓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贯培训,重点督促监管部门、建设主体,切实学好用好判定标准,提升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继续强化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及质量管理,保持强力监管态势。修订完善《普陀区限额以下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全面推进限额以下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告知承诺制工作。继续研究完善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平台建设,全力防范化解住建领域重大风险。持续推进燃气老旧管道改造工程。继续加强在建工地占掘路工程管线交底和施工监管。充分发挥第三方专家团队力量,加强燃气隐患排查,联合各单位及各街镇持续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重新修编防汛、燃气抢险两大应急预案。优化防汛防台指挥体系,持续强化预警监测、隐患排查、应急值守、抢险救灾等工作。严格落实积水消除专项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易积水道路、下立交、住宅小区整治项目有序实施。
热线信访方面,针对热线疑难问题,深入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切实提高复杂疑难问题的诉求解决率和市民满意度。健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体系。主要领导抓好重点疑难投诉、分管领导抓好复杂投诉、科室抓好一般投诉,定期召开例会,会商对策举措。重点解决噪音扰民、夏季放江、易积水路段等问题,强化未病治理,从源头降低工单量。积极组织热线业务培训,注重提高B角处理能力。健全工作督办机制,一日一报、一日一分析。把好回复“七要素”关,努力提升满意率和解决率。
持续做好初信初访工作,从源头上减少重复信访事项,减少矛盾增量。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会同各相关单位全力推动历史遗留矛盾化解工作,力争使信访人事心双解,减少矛盾存量。坚持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原则,高频次、多维度加大接访力度,防止矛盾升级。
五、营商环境要有“新优化”
持续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对《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的宣贯和解读。聚焦重点开发区域,引导建筑绿色低碳运行,推动绿色生态城区中更新城区的试点创建工作,推动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工作。持续推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运维管理,试点开展公共建筑能效分级管理,实施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工作,推进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加强住宅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全过程监督。
全面贯彻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深入推进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完善“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制度规则。做好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施工许可审批及综合竣工验收管理,提高审批效能。持续做好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稳增长工作。积极开展企业走访排摸,做好企业帮困服务工作,全力挖掘企业潜力。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强化责任落实,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资源落地落户,在精准招商上实现新突破。
下一步,区建管委将振奋精神,切实肩负起建管人的担当和使命,以普陀建管事业的过硬成果,努力走在前、作表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丽普陀不懈努力。
上海市普陀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2025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