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83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全文

顾晓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普陀区非遗保护传承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目前,普陀区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34项,其中国家级非遗1项,上海市级非遗9项,区级非遗24项。普陀区一直致力于做好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工作,切实提升非遗保护工作成效。

加速建设区非遗展示体验中心,普陀区正在加快建设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暂定名,设于普陀区文化馆),展厅面积约1100平,展品涵盖曲艺类、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等多种门类,为综合性项目的非遗展馆,以相关实物、文献书籍、图片、影像视频等形式展出,将通过“百态”、“康养”、“妙音”三大板块,生动展现普陀区非遗全貌及传承发展历程,预计于2025年年底前建成。同时,未来将定期开展互动体验等配套活动,丰富“非遗新体验”服务内容,让市民更全面了解普陀非遗。

活化非遗保护传承,2025年3月,由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城市美育日“艺起TOP·周周有戏”特别专场——“春之交响”草地音乐会在TOP中央公园成功举办,活动当天邀请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七个城市和普陀区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共同开展非遗市集活动,进行了创新带城市的文旅交流合作,搭建了展示交流、传播传承平台,促进了区域内非遗传承与发展。同时,组织开展第七批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传承团体(试点)的申报工作,并且为了活化非遗保护传承,普陀区正在组织编写新版《上海市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志》(暂定名),系统梳理并完善各级非遗项目档案,进一步提升社会对普陀区非遗项目的可见度、关注度,普及非遗知识,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

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2024年,作为第35届上海旅游节创新推出的“苏州河十二国色”水岸乐游节文旅产品,体验项目包括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卢氏心意拳,市级非遗项目真如羊肉加工技艺和区级非遗项目竹丝编等,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线路中,进一步提升普陀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带动非遗产业创新发展。未来,普陀区将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积极探索创新非遗传播方式,此外,依托本区非遗资源,普陀区还将进一步创造性探索“非遗+”旅游、文物、文创的融合与展示,鼓励本区非遗项目开发、设计非遗文创产品,多维度展示本区非遗项目特色、成果亮点,为“半马苏河”文化品牌建设增光添彩。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

2025年4月15日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