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关于印发《2024年普陀区社会救助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2024年普陀区社会救助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普陀区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4年3月18日
2024年普陀区社会救助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普陀区民政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救助工作“六大行动”,以“2024年社会救助二十条”为重点,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动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一、救助政策“强基”行动
(一)落实信用制度建设。《普陀区关于实施社会救助信用承诺制度的实施细则(试行)》,作为新增、复审救助申请的前置条件。原则上,凡申请民政救助的对象必须签署承诺书,明确承诺其提供所有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并自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以此增强社会救助服务对象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提升社会救助风险防控能力。
(二)规范救助台账管理。制定《救助档案标准化范本》,探索搭建“救助档案电子台账”系统,全面梳理、规范全区各类救助对象档案资料。区民政局将通过专项督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监督台账标准化建设情况。
(三)推进政策落地监督。探索建立《普陀区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工作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激励救助顾问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积极担当作为;配合市局做好《上海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及居(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近亲属享受社会救助项目备案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的评估修订,完善《普陀区社会救助工作手册》。完成对《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上海市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办法》等社会救助领域现有政策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救助督察“亮剑”行动
(四)坚持街镇自查常态化。各街镇完成2023年社会救助绩效评价工作的“回头看”;常态化开展救助程序、资金发放、档案管理、服务热线等自查工作,举一反三、整改补缺,做到“不遗漏、不折扣、不放过”。
(五)深化联合互查共享式。区民政局联合街镇救助顾问骨干组成互查小组,开展全覆盖督导互查。对街镇落实救助政策、基层经办人员近亲属备案、救助人员信息公开公示、救助对象动态复核制度、救助档案管理等监督互查,通过交流学习、查找差距、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业务能力。
(六)夯实实地蹲点深入查。区民政局救助科形成任务清单和日程清单,开展定期蹲点调研。采取现场办公、随班参会、个别访谈、基层走访、档案查阅等方式,深入10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有代表性的居(村)委会,将工作指导直插一线。
(七)做好绩效评价年终考。做好市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评价迎检工作;加强对10个街镇社会救助工作的绩效评价,根据工作重点完善2024年社会救助绩效评价指标,优化评价流程,强化结果运用。
三、救助力量“赋能”行动
(八)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力。街镇救助负责人、救助专员专职化设置,明确救助负责人应由事业管理八级及以上人员担任。严格按照户籍人口的万分之一配备中心救助工作人员队伍,人员配备情况纳入街镇绩效考核。每个居村不少于一名救助顾问,鼓励探索第三方专业志愿者等充实基层力量。
(九)强化四百走访服务力。依托走“四百”常态化“大数据”分析和“铁脚板”入户,对辖区内困难群体大排查,对于特殊关爱对象做到每周走访不少于2次,特殊节点确保每日关爱。加强对困难家庭中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排摸,配合区人社局等部门开展就业援助。
(十)深化分级救助响应力。深化《普陀区街面流浪救助分级响应机制实施方案》,加强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等群体的关爱帮扶,守好基本民生底线,强化“三色预警”和“三级响应”机制,做到区街联动、部门联勤、及时响应、有效处置。
四、救助服务“创星”行动
(十一)“四训并举”实现培训全覆盖。落实救助顾问“四训并举”模式,即救助负责人每月一训、救助专员季度集训、救助顾问年度轮训、“星级”顾问实地带训;各街镇同步做好街镇-居村救助顾问全覆盖、全年度培训计划,可通过专家教授、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形式,组织开展涵盖政策法规、服务内容、沟通技能、工作要求等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提升基层救助干部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社区救助顾问队伍建设。
(十二)“金牌顾问”选树救助领头雁。开展“金牌救助顾问”选树工作,建立“星级”救助顾问指标体系,形成救助顾问职责清单、任务清单、考核清单,培育市、区、街镇三级救助顾问讲师,为全区救助顾问队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十三)“四问机制”阵地建设全覆盖。落实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站点“十个一”建设模式,以长寿路街道“永兴工作室”、甘泉路街道“泉爱”救助顾问服务站为模板,围绕困难问策、专业问教、资源问需、特需问诊“四问”工作机制、“会商”式工作模式,结合自身实际特色打造“枢纽型+资源型”街镇级服务站和居村级服务点,鼓励组建“社区救助顾问工作室”。
(十四)“慈善超市”优化平台汇集性。依托长寿路街道“慈善超市”成立20周年契机,探索慈善超市高质量发展路径,配合做好全市“慈善超市”评估工作;在粮油帮困全覆盖入驻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慈善超市注入民政服务内容(如福彩即开票销售、康复辅具租赁、临时遇困人员救助等),将慈善超市打造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慈善阵地。
五、智慧救助“融合”行动
(十五)用活救助顾问模块。用好线上“社区云-社区救助顾问”功能模块,加强对“低收入人口”相关标签的注明,主动发现、及时跟踪掌握困难群众信息;用好“评估困难家庭需求、认定困难对象身份标签、掌握救助工作包”等功能模块,不断提升救助工作效能。
(十六)用好信息系统支撑。配合市局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加强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更新管理,借助复审、社区走访等途径、做好信息维护和数据更新。优化数字化精准救助平台,深化数据共享、信息预警机制,找到“沉默的少数”。
(十七)用深救助政策直达。落实“救助政策精准直达快享”要求,全量归集和分类解读救助政策,依托“社区云”、随申办“小申”咨询模块等集中发布,便于困难群众精准快速查找,对走访发现的困难群众,及时宣传政策、协助帮办救助,实现“直达、快享”。
六、多维救助“厚德”行动
(十八)创新救助服务模式。探索“慈善+”品牌项目,推进社会慈善救助创投赛项目落地,加强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慈善力量和救助领域服务项目的对接,充实救助资源库和项目库,打造困难群众救助型、专业服务支撑型、公益事业慈善型救助项目,实现救助服务项目“一街镇一品牌”。
(十九)营造全民慈善氛围。依托9月“上海慈善周”、12月“蓝天下至爱”、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慈善救助衔接工作,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创新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途径方法,区-街镇-居村广泛开展社会慈善救助主题活动,形成“随手公益”“随处公益”良好氛围。
(二十)点亮救助项目品牌。落实《普陀区2024年“温暖助梯”困难群众加装电梯帮扶方案》,补贴困难群众、减轻加梯负担,帮助百姓实现加梯梦;聚焦“物质保障+生活服务+精神需求”救助工作模式,继续推进“桥计划”、“一米书桌”“温馨八送”等特色救助服务项目,在7个街镇拓展“精康融合”行动,不断形成救助项目品牌资源库。
我要留言